客總會史

總會簡介

 

吾族乃中原衣冠之遺裔,迨宋室南渡,隨之遷移轉徙,多居於閩、贛兩粵,古曰『客』,源流、歷史詳載各家譜牒。…
[详情]

圖片新聞


MORE>

  • 案例标题8

    结合了现今3D技术及皇室义肢手工艺于一身的新产品,无论患者的程度多么复杂,都能……

  • 案例标题10

    结合了现今3D技术及皇室义肢手工艺于一身的新产品,无论患者的程度多么复杂,都能……

  • 案例标题6

    结合了现今3D技术及皇室义肢手工艺于一身的新产品,无论患者的程度多么复杂,都能……

泰 國 客 家 總 會 會 史
—– 盧鈞元整理

    吾客家先民,素居中原,本為漢族.晉永嘉五年(西元三一一年)五胡亂華,相率自晉豫轉徙南下,經黃河隨穎水而達長江南北岸、唐末,黃巢造反,避寇于贛南、閩南一帶。南宋元兵南侵,客家先民,不堪戰亂,輾轉逃竄,自贛南、閩南徙於粵東、粵北等地。德祐二年,元朝蒙兵南侵,陳宜中等立客屬人晸於福州,起而自護宋室。元帥張榮實,將兵由贛州趨潮梅及大埔等地。客屬居民應文信國公之募,起而勤王,與元兵鏖戰。不利,奉駕南行,至幼帝沉海後,多隨陳君宜中逃安南占城。史載宜中出走占城,仍欲借海外之兵以復 宋室。後由占城轉至暹羅,終其身於暹境。是則暹羅有吾屬人士之足跡,其始於元初之際矣!
自明朝而迄清初,客家先民,移居閩粵等地,聿來胥宇,系裔漸繁。客人所居之地,山多田少,耕種所積,不足供用,乃思向外發展。值張獻忠屠川,戶口凋零,又值台灣為清廷克服,舊日鄭氏部眾,多流亡海外,客家先民,多自粵東北遷於四川東部及中部與廣西、台灣及海外等處。時海運漸闊,乃陸續遷往南洋,赤溪聯和後,復多由粵中部、東部徙於高、雷、欽、廉、海南至南洋等處。觀乎吾屬之遷移,可知客家先民來暹,雖始於元,而實盛於清也!

    明清以還,中暹關係,史載甚詳。惟客家先民,散居暹羅各處,自素可泰皇朝而迄吞武裡皇朝,其活動及僑居情形,殊乏史乘可考。惟曼谷王朝,吾屬先僑,曾自建三奶夫人廟於吞武裡,距今已百餘年矣!復於曼谷先後建立呂帝廟、漢王廟、本頭公廟、關帝廟及觀音宮等,然皆為宗教信仰,尚無團體之組織、太平天國革命之後,反清複明之口號,遍傳海外,華僑思想,大受影響,集會結社,乃應時而起。同治初年,曼谷三皇府左面,有集賢館之設,主持人為李家仁、伍福二君。李、伍二君均為梅縣人,該館之組織宗旨,首重義氣,規則甚嚴,加入者均須宣誓、成立後,吾屬人士參加者甚眾,翼能聚首一堂,聯絡情感,交換學識,惟無何建樹,僅具雛形,可稱為本會之萌芽時期,距今已達百餘年矣!
集賢館成立十餘年,因人事變遷,意見分歧,卒成為群英及明順兩集團,群英由梁廣及林義生二君主持,設館於三聘街觀音亭巷內。明順由陳君順欽等主持,設館於拍拋猜路。各樹勢力,形成對立。與集賢

館團結互助之旨,相距甚遠、迨光緒十五年,同盟會大埔黨員余次彭赴暹邏,見明順群英,徒做派系之爭,未能為吾屬謀共同福利,尤以無公共墳場之設,致死無所歸,歲無所祀,應先行解決。徐彩成君首贊其說,乃邀集吾屬人士,並公推伍淼源君主其事。卒於是隆路購地一塊約五餘萊,即今之『是隆客屬義山』也。時未組織機構共同管理,僅交龍蓮寺將入山費充作該寺香油之用。光緒二五年,張斌坤君自梓返泰,攜呂帝像一尊,初置於伍廣源隆內,因信奉者日眾,乃移至叻察旺路,嗣覓址建新廟。光緒二八年,卒告成功,即今荳芽廊路之呂帝廟也。該廟為吾屬人士自建廟宇之最大者,亦為吾屬唯一的道教廟宇,香火鼎盛。宣統二年,大埔人余次彭君為同盟會黨員,來暹見吾屬同僑兩派對立,實非吾屬同僑之福,且私派組織已不合潮流,乃出而奔走募款收回明順群英,勸雙方取消名稱,並邀請梁挺英、朱松山、周笑柳、鄭玉山、楊香秀、侯蘭汀、伍淼源、陳琳記、徐炎輝、徐子亭、陳緝堂、伍佐南等合創『暹羅客屬會所』,事卒成功,乃假呂帝廟為會址,恭請泰內務部長昭披耶戎嗎叻主持開幕典禮。首任會長為楊香秀君,副會長為伍佐南君,財政為徐炎輝君,是為本會之草創時期。
本會草創成立之後,會員數十人,一時未能將吾屬公共所擁有之神廟及義山置於本會之下,統一管理,殊可惜也!第二屆會長後蘭汀君,頗有振作,曾一再出資勸明順主持人遷出明順,卒因種種關係,未有結果。私派名義雖已取消,而遺毒尚入人心,會務乃陷於有名無實狀態。至第三屆會長徐子亭君任內,雖曾一度修葺會所,而會務亦無甚大進展。直至辛亥革命事起,華僑教員多回國從軍,華僑先期之蒙塾學校相繼停辦,僅新民一校,不能應各屬之需。李蘭舫君、伍佐南君暨果悟禪師等,遂於民國二年(西元一九一三年)創設進德學校,初賃相府內店宇為校舍。翌年,適暹政府欲收回大鐵廊關帝廟地址,侯蘭汀君、伍佐南君等與暹政府交涉,換回拍柿路官地一塊,並津貼遷移費。眾議集資建築,變通辦法。合三位一體,以第一層為進德學校,三層為關帝廟,而客屬別墅亦寓於其中。廟宇黌舍、會所、兼營並進,民國五年乃告竣工。繼進德之後,吾屬人士創立之學校,前後有懿德、中華、導民等校,然皆各設校董會,與本會分道揚鑣,各行其是,是為本會之中落時期。
民國十五年間,伍佐南君、葉雲舫君等,邀集廖靖波、熊幼霖、黃少偉、陳澍蓀、蕭雨初、劉應春、蕭鏗麟、梁偉成、陳秉棠、江源發、侯質君、溫醒民、陳雲生、锺錫我、丘載賡、廖泰生、羅鳳祥、羅建勛、陳偉銘等訂立章程。以拍柿路客屬別墅為會址,設正副會長一人,財政一人,秘書一人,稽查一人,交際四人,評議員十二人,由會員直接選舉。本會之宗旨定為聯絡同僑情誼,維持工商業生計,辦理學校,保管神廟及管理義山等。呈暹政府註冊,即於民國十六年十二月二一日正式批准,距今適逢八十周年矣!
本會註冊後,即以法人資格,力爭明順產業,訴訟經年,卒達目的。迄民國二十六年(西元一九二七年),伍佐南君歷任本會正會長,葉雲舫君為副會長,本會在伍、葉二君及歷屆評議員領導下,極力支持,苦心規劃,卒將吾屬人士已有之學校、義山、神廟等,依本會之宗旨,逐漸置於本會管理之下。並團結吾屬同僑,共謀公共福利,為本會確立基礎。如民國十七年,接管客屬義山,勘界填土,氣象一新。民國二年,將義山地契,以伍淼源君之名,轉為本會所有。民國十八年,先接辦中華學校,改名為尚德。民國二十一年春,復將懿德董事部與進德董事部合併,並將懿德高年組合於進德授課。民國廿二年春,再合併懿德、尚德為進德第二學校。民國廿四年春,本會直接接辦進德學校,至此吾屬客屬學校遂成統一局勢。
至吾屬倡建之神廟,暹政府原於民國九年頒行神廟保管規章,認為神廟為公共場所,應由政府保管,以免被人侵佔。吾屬人士對此規章,初未加注意,迨民國十九年,本會乃批准各神廟監察一人,保管五人,向暹政府註冊,從此各神廟糾紛,救濟災黎,靡不辦理,因此本會基礎,日趨穩固,可稱為本會之建立時期。
本會建立之初,對會員入會頗為嚴格,會員僅四十餘人。民國廿六年,草擬新章程,改會長制為委員制,並將會員分為榮譽會員、永遠會員、基本會員、贊助會員。吾屬人士在民國廿六年,依新章程加入本會為會員者,人數突增至一千三百餘人。嗣後逐漸增加,可稱為本會之發展時期。
茲將其進展經過簡述如下:
(一)本會會員人數已增,會務隨而繁重。對內則增設各股以資協助,對外設幹事或分會以襄助會務。其最先成立者為教育股,設於民國廿一年間,初以聯絡吾屬學校,共謀改善各校校務。民國廿四年,本會接辦進德,改教育股為幹事部。民國廿七年,恢復教育股及成立宣傳、體育、調查、保管等股,並將徵信錄,改出版季刊。除報告會務外,對吾屬有關種種問題多有論列。民國三二年,因女性會員日增,乃成立婦女股。民國三七年,成立福利股。民國四十五年,成立工商股。前後合計為六股,後將股名更名為委員會,遂增設聯區委員會。佛曆二五二九年,第三屆理事會通過另成立青年委員會,共八股。號稱八委會。協助會務,均卓著成效。
本會會員初以京畿人數為最多,次為內地各埠。民國廿八年,首訂本會駐內地各埠幹事規程,於內地各埠會員人數較多者,設幹事辦事處,為使組織擴大,乃於同年修改章程,俾內地各埠得設分會或支會,而本會之會名亦因而兹改為『泰國華僑客家總會』。民國三六年,萬崙首先成立分會,繼之者有清邁、北欖坡、合艾、呵叻、董裡。佛丕等處,然因分會向當地政府立案困難,統稱為幹事會。本會之組織,依民国廿九年始增設監察委員會七人。民國三五年,復以祖國頒行之人民團體通例,改執行委員會為理事會,改監察委員會為監事會。民國四十六年,理事增至为二十五人,監事增為十一人。
佛曆二五一零年起,內地各埠客屬分會,為解決各項困難和發展會務之需,陸續申請註冊為當地合法社團,將分會易名為當地客屬會館。至二五三一年止,獲准註冊為合法社團者計,南部:合艾客屬會館、素叻客屬會館、董裡客屬會館、佛丕客屬會館、春蓬客屬會館、宋艾歌樂客屬會館,北部:清邁客屬會館、彭世洛客屬會館,東北部:呵叻客屬會館、烏汶客屬會館、籲隆客屬會館、坤敬客屬會館,東部:羅勇客屬會館,僅勿洞、北欖坡、南邦及程逸為幹事辦事處而已。各會館註冊後,雖然法律上是獨立,但仍與總會保持密切聯繫,親密的程度比昔日有過之而無不及,尤其近年來與總會更打成一片,情同手足。本會自二五一五年二月廿七日,召開會員大會議決通過要案如下:甲、將『泰國華僑客家總會』刪除『華僑』二字,改為『泰國客家總會』,泰文亦將『津客』譯音改為『客家』。乙、理事長及監事長任期二屆四年為限。丙、理監事任期二年,每二年輸流出缺半數,第一次採用抽籤法保留半數,沿用迄今。佛曆二五二六年三月,會員大會決議取消監事制,僅用理事制,並將副理事長四位增教育業,事業,業務為六至十位,理事增為五十一至六十一位為準,此為本會組織變更之概略。
(二)本會自民國廿四年接辦進德、學生人數五百餘人,至民國廿八年,已增至九百餘人。八月間,泰教育部忽下令收回進德校主等執照,本會教育業逐漸告中斷。十二月初,本會乃自呂帝廟遷入校內,前人以廟宇黌舍、會所作三位一體之建築,至此始知其有遠識。進德停辦後,一時復校不易,乃暫辦暹校,以作過渡之計。民國廿九年七月,註冊拍柿學校獲准,初僅有學生九十餘人,翌年學生已增至二百餘人。至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,教育被迫停課。嗣時復時停,辦理教育事業之困難,莫此為甚! 民國三八年八月,日本投降,華僑地位為之一變。翌年即急謀恢復進德,以原校為第一校,另租素裡旺屋宇為第二校。一、二校先後於七月初及八月初開始上课,實為戰後華校最先複校者。華童失學,前後八載,一旦重開,快慰何以。學生人數一、二校合計一千四百餘人,時一校復加辦夜校,第二校則兼辦中學及師範班。民國三七年,泰教育部限令註冊,夜校及中學、師範班遂告結束,校名改為曼谷進德公學。然入學者年有增加,一、二校均無法收容,乃思擴建新校。民國三九年,有劉君漢華任客屬理事長,領導籌款,購得進德右畔地一塊,即籌建新校,連前幼稚園地相連,面積約半萊餘。迨至十四屆理監事始繼續努力,卒於四十二年底,伍君東白任客總理事長時,始大公告成。民國四十一年,二校校址為業主售予他人,不得已乃遷於乍侖曼,至民國四十四年,又因租約問題投訴民庭,幾至迫遷,終獲和解,然亦非長久之計。民國四十六年三月,一校加辦夜校,分速成班及補習班,因屬初辦,學生僅兩百餘人。當時一、二校合計小學生人數已達一千八百餘人。
佛曆二五二零年,第廿六屆理事會對一、二兩校之校務與教務大力整頓,改聘資深之中泰文校長主理校務,同時適逢泰國教育部宣佈改為六三三學制,即向政府申請增辦波五波六二級,並獲批准。而於二五二一學年度所增設波五班級正式上課,從此進德一、二兩校之教育學程,即由原有之波一至波四延長至波六,使兩校聲譽大振,生氣蓬勃。佛曆二五二四年,本會所租賃之学校地皮,不幸遭印度籍地主(印度)轉售了他人,此乃二校連續遭遇之第一次惡運,不得已理事會只好將二校結束,將學生合併於一校上課,並創設會員子女免費就讀善舉,此為本會主辦之學校進展概略。
(三)本會倡設贈醫,始於民國廿八年,初擬修葺群英樓以作贈醫處。先行贈診,後發展為贈醫,並發起籌建產科醫院,嗣因戰時建築材料缺乏,採買儀器復多困難,阻礙進行,事遂停頓。大戰結束後,進德在原址復校,民國三年,又因贈醫處觀音亭巷群英樓內。該址因在小巷,交通甚不便利,乃思建築醫院,集中西醫於一處,並設產科。民國三七年,首於春節晚會籌集基金,繼由劉君漢華將廊曼第四路房地產一座,慨贈為醫院院址,略加修葺後,即向泰政府註冊,翌年二月十日正式開幕。命名為『客屬公立醫院』。旋就醫與留產者日眾,院址不敷應用,乃請門首住戶相讓,籌建三層大廈。九月動工,三九年冬落成,十二月十二日開幕,至此吾屬之醫院始稍具規模,民國四十一年九月,中醫部因院址距市中心較遠,曾一度遷至拍帕猜路觀音宮內,卒因管理困難,復於民國四十二年九月遷回公立醫院。民國四十五年,婦女股為紀念三八婦女節舉行畫展,得款项二十餘萬銖。伍君東白復以所著『美歐觀光記』,全數獻給醫院義賣,籌得款項三十餘萬銖。乃擴建四樓並於院內左側建築三層樓留醫室,於本年八月十一日舉行奠基禮,至四十七年春節即全部完成。
佛曆二五一一年,第廿一屆理監事會,通過擴建新院計劃後,即於二五一二年十月招商投標,同年十一月十五日與工建築新式八層樓醫院大廈,於二五一四年底完成,因急於需要,於次年先啟用,(其中五層樓另擇吉於二五一五年大會通過改為『崇正醫院』),二五一八年六月二日正式開幕啟用至今。其時由於設備全部更新,且聘有醫學造詣精深的醫生,日夜駐院,為病黎診治,就醫人數眾多,甚得社會人士好評。故於二五二零年,對西醫部再進一步革新,增購解剖儀器,最新x光機,急救室全套儀器等。從此客屬公立醫院,始名符其實,由產科發展為現代化醫院矣!造福貧病同僑,已盡其微力,此為本會贈醫、施藥、留產、留醫之進展概略。
(四)本會自接管義山後,歷年均有進展。至民國三三年已漸感原址不敷應用,乃於谷莊另購新墳場,約八萊餘。嗣有伍柏林、竹林昆仲為紀念其令先尊佐南先生,特將全部地價一萬銖贈予本會。該址因離市區較遠,一時交通不便,工作進行遂告停頓。民國三七年,復於通廊曼公路地段,肺癆病院對面,尋獲地皮一塊,面積二十餘萊,仍由伍氏昆仲合資購贈。民國卅八年,復加購該址相連地皮一塊,並進行第一期工程填土植樹,頗為順利。旋因附近居民聯合抗議,不得已,又在粦鈴路另獲新址,後因多方阻抗,未獲得執照,事遂停頓。至十三屆理監事任期內,墳場二處新址,竟於未覺得適當新墳場執照,被轉賣他人,論者惜之!民國四六年,通谷莊義山之大馬路,市政府已開始修葺,唯通墳場之路,幾經與地主及市政府交涉,始允建築。大小路已築,交通稱便,乃以谷莊舊址,籌建新墳場,命名為『客屬咯山莊』。經常接手先僑之埋葬及寄放骨骸,每年清明均延請齋姑為先僑誦經超度,並舉行公祭。後因泰政府頒發發展城市計劃書,故購買北標威限鈴山莊,地皮二百四十一萊,在廿一屆義山小組委員會督促下,一面辦理申請義山執照手續。於二五一一年三月十八日獲准之後,首要工作為築路工程計劃,全長六千八百公尺,闊五公尺,填路面及裝水管等工程費一十三萬七千銖,於是年十一月開工,三個月內完成。然因種種因素,遭受會員之反對激烈,只得放棄,經理監事會通過交該會呂帝廟保管,後保管批准由呂帝廟附設贊化善堂,辦理『贊化山莊』之用。佛曆二五三一年,獲鄉賢張自然等之引薦,在春府晚縣廊衣侖區,物色地皮一片,廣约三百萊,地势雄偉,山明水秀。乃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,獲政府批准設立『崇正山莊』,並推選陳君喜卿、鄒君淦昌、鄧君慶麟為山莊小組,隨即進行設計招商承建,於二五二零年十一月五日完成開幕啟用,全部過程歷時八年,實際建築時間四載左右,全部投資數百萬銖,開幕後經歷屆理事會改進後,經常舉行導遊參觀等活動,前往者至為踴躍,且對該山莊之環境、交通、建設、龍勢均極讚賞,故此,訂購福基,塋葬先人者,極為眾多。
(五)本會自民國十九年向泰國政府註冊各神廟監察保管後,各廟廟務因得而次第整理修葺。本會保管之神廟監察,自民國十九年至廿八年,均委任伍佐南先生一人負責,伍君逝世後,公推劉應春先生繼任,並將各廟保管增為七人。嗣因委任保管,事權未見統一,乃於民國卅四年改為本會現任主席伍東白君向泰政府註冊為總監察,理事會為當然之保管。伍君逝世後,第十九屆理事會成立,丘细見君榮膺理事長之職,乃由丘君註冊為總監察迄今,政府授權予全權處理廟務,為此本會保管神廟,遂告統一。由於泰政府對神廟管制太嚴,每月收支須向所屬縣署呈報,如有存款亦須寄存縣署,影響所及,致各神廟均無發展。數十年來,僅將吾屬已有之神廟修葺而已,至新立廟宇與論經談教,未有見聞。
(六)本會設立獎助學金,宗旨為獎勵品學兼優,及扶助家境清貧、勤奮好學之本會會員子女,此舉獲得理事會同仁及社會熱心人士響應支持,紛紛解囊贊助,總額為五百九十一萬三千銖正,遂達成願望,並將獲贊助獎助學金之款存入銀行生息,每年將所得之利息撥作獎助學金之用。佛曆二五二六年九月十八日,第一次頒發吾屬子女獎助學金,迄今連六八,六九年共六次,頒發獎助學金額百餘萬銖,此為本會獎助學金之概要。
(七)本會裝建冷氣大禮堂,始於佛曆二五三零年四月廿五日,由常務理事會發起,經理事會議通過。因原有之禮堂設在三樓,係佛曆二四九四年建造的舊式建築,年代久長,且鄉賢上落不便,又無冷氣設備。第卅一屆理事會同仁,為跟著時代日新月異之進步,且為本屬人士喜慶宴會之需,故發起在本會大廈辦公聽樓下裝建一座冷氣大禮堂,即時獲得理事會同仁、八委員會、鄉賢及內地各客屬會館熱烈響應捐獻建築費用,總銀額為八百七十九萬四百銖正,另贊助購買傢俬費二十四萬二千銖正。擇吉於佛曆二五三零年(一九八七)七月六日(星期一)上午八時廿九分,舉行佛教及婆羅門教儀式,誦吉祥經,九時廿九分舉行奠基,同月卅日與工建築,至佛曆二五三一年春竣工完成,又本會擇吉於同年五月二日,拆除本總會門首一排九間禦產廳木屋,改建為二層鋼骨水泥樓房,經過數月承建,亦於同年十一月十七日竣工。於同年十一月廿六日,本會慶祝六十周年會慶之吉日良辰,十日上午十一時十九分,恭請周理事長俊發先生主持冷氣禮堂揭幕典禮。
(八)亞洲商學院創始於西元一九九五年第三十五屆理事會成立,廖梅林先生榮膺理事長,慷慨捐贈叻甲邦县隆誥區地皮四萊予客總,經理事會決議作教育用途,聘請譚友鄉賢設計藍圖,是年杪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公開投標,結果由鵬達建築公司以七千二百六十萬二千五百五十四銖標得,一九九六年七月三日簽約,全部建築工程包括六層樓辦公樓一座,定名為『家俊樓』,另綜合大樓一座定名為『頌鑫樓』,內部大禮堂一座定名為『榮芳堂』,還有四層標準教室二十七間,圖書館及宿舍樓等,於西元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竣工,並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恭請泰國國務院呂基文總理舉行揭幕。校名為『亞洲客屬商學院』,課授中、英、泰三種語文,尤其著重中文學科,為國家培養商業人才。
(九)進德學校搬遷及重建:西元二零零零年客總第三十七屆林豹如鄉賢榮膺理事長,振興華教,倡議遷移進德學校於谷莊先雷三地區重建,校舍面積二萊九十八平方哇,獲理事會通過,林理事長首擎義旗,捐獻五百萬銖作為建築費,點燃了重建進德學校的火炬,啟動了客家人熱愛中華文化教育事業的心願,耗資二千一百二十八萬七千銖正,成功地完成重建四層雄偉壯觀的校舍,另建幼兒園校舍一座,定名為『林豹如、謝碧蓮教學樓』,並於西元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八日在進德創校九十周年舉行揭幕,由泰華九屬會館首長聯合剪彩。
以上所述均為犖犖大者,八十年來均有長足之進展。溯本會自萌芽時期,而至草創、中落、更生、建立,而至最近之發展時期,期間經過近百年,賴先輩篳路藍縷,慘淡經營,始有今日。將來如何發揚光大,使本會組織日益健全,基礎日益鞏固,俾吾屬同僑,生有所養,長有所教,病有所醫,終有所歸,則有賴於領導諸公、理事會同仁、全體會員及全體客屬人士之共同努力也!

盧鈞元 整理